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每个人都有第一次囤白茶的经历。
包括,第一次喝白茶的经历。
列位看官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喝白茶,第一次囤白茶的时候,是什么样的心境,什么样的状况么?
村姑陈的第一次喝白茶,是在太姥山上,方大师家里。
事先约了方大师中午一点钟,而我们因为贪图山间的美景,各种拍拍拍,硬是拖延到三点才到山上。
方大师仍然礼貌地接待了我们,并且,泡了四季牡丹给我们喝。
展开剩余89%那时候我们其实还在岩茶的重口味里没有出来,于方大师家的有机白牡丹,知道温润,但却讲不出究竟好喝在哪里。
只觉得在方大师温润如玉的风格里,喝着同样温润如玉的茶汤,那感觉,异常美妙。
虽然喝不太懂,但可以感觉到,是一种难得的好茶。
而第一次囤茶,则是在老S的仓库里。
李麻花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的手,指着一排一排的2016五彩贡眉饼,说,这些这些这些,我都要了。
她爬上梯子,划了个圈。
而老S在那个虚虚的圈里,先是眼睛发亮,继而放出绿光。
紧接着就立马叫工人进来搬茶,做记号。
好像生怕李麻花反悔似的。
人生有好多后悔,但于当年囤下大量的白茶,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。
而现在,就更无法后悔了,那些2016年的五彩贡眉,无论是饼还是散茶,都进入了老茶友家里的书房、仓库,得到了安安静静的储存与珍而重之的收藏。
没有什么结局,比这样的归宿更好了。
《2》
某茶友的第一次囤茶,是在当年,比之我们当初第一批囤白茶的人,晚了十年。
十年之前,我们互不认识,十年之后,我们因茶结缘。
十年之前,我们还只囤下了一部分白茶,十年之后,我们的仓库有三个,每年的房租电费设备维修与损耗费,是一笔庞大的开支。
这位茶友迟至十年之后,才动心开始存白茶。
其实已经不是最适合开启囤茶之旅的时机了。
当年还有很多纯正的荒野白茶可以淘,可以寻找,而现在,假荒野白茶与做旧老白茶满天飞,已经不能摒弃火眼金睛,单靠运气去挑茶选茶了。
然,这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。
最令人感到无法理解与不能接受的,是这位茶友的起点。
他问,第一次囤茶,怕有风险,75元一斤的白茶怎么样?
这个问题直接可以把村姑陈送走。
75元人民币的白茶,还是一斤,500克,并且,还在犹豫,貌似嫌贵.....
身为十年前就开始囤白茶的“老人”,村姑陈无法直视这个问题,并且,无法给到这位茶友以妥贴的指点。
很抱歉帮不上什么忙。
因为,我已经要崩溃了。
《3》
当下的白茶行情,是怎么样的呢?
就是零售价75元人民币,是肯定买不到一斤真正的福鼎白茶的,哪怕是寿眉。
这个价格,连福安的白茶也买不到。
连安吉白茶也买不到——绿茶都普遍比白茶贵。
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进来囤白茶,首先必要肯定,是要做一下市场调查的。
不必是那种专业机构的市场调查,但小范围了解一下行情,了解一下市场状况,了解一下各种白茶等级的标准与普遍价位,是十分一定有必要的。
否则,盲人骑瞎马,真的很危险。
很容易就被那些“299的荒野银针”,“60块钱的高山白牡丹”给忽悠了。
被那些专职挂羊头卖狗肉的茶掌柜给收割了。
但凡稍微找个五六七八家品牌,去打听一下他们今年的新白茶的零售价,就会知道,75块钱,这肯定是开玩笑的价位。
不是真心的想卖茶给你。
或者,一开始就不是真的想推荐福鼎白茶给你。
这种错误的信息,只会给你以误导,以为福鼎白茶就是这样子廉价,从而,一头栽进假福鼎白茶的坑里,不知道几时,不知道猴年马月,才可以跑出来。
回到人间。
《4》
有一小部分人,有一种习惯,那就是,只认可自己认可的东西,只喜欢听自己喜欢听的东西。
毕竟,忠言逆耳。
这一小部分的茶友,其实骨子里是极度渴慕风雅的,极度想成为受人尊敬的、被人爱戴的“老茶客”中的一员。
正因为有这种心理需求,他们才会去了解白茶的价格、以及生出囤白茶的打算。
然而,他们对于白茶市场的了解,却是偏颇的,局限的,不具有代表性的。
偏在哪里呢?偏在只听取自己想听的那一部分。
比如,人家告诉他,白茶最贵的是荒野银针,一斤5千块;而白茶里最便宜的是寿眉,一斤75块。
说的人说得客观,毕竟最高与最低都说了,哪怕这里的“最高”与“最低”,并不是真实的市场价格。
但胜在从高到低,全面覆盖。
然,这位喜欢偏颇的茶友,则没有兼听,而是选择性地只听取了人家说的最低价,75块。
他原本就不想在喝茶与囤茶这件事情上花太多的钱,他原本就没有给喝茶囤茶太多的预算,于是,他偏听了最低价,并且以为,这就是当下白茶行情的均价,进而将之当作了,自己存茶的最高价。
这就是以己度人,以己度茶。
以自己的心理期许,为出手的标杆。
却不知,用低于市场普遍最低价的、道听途说的最低价来囤白茶,来消费白茶,最终,只会得到喝假茶,囤假茶的结局。
75块钱,连成本都不够。
只能买到云南四川贵州出产的“白茶”。
白辛苦半天,到头来,花了钱,买到一堆假货。
赔了夫人,又折兵。
《5》
囤茶是一件快乐的事。
既如此,请全面的了解即将要做的这件事,再动手去做罢。
不要把下线当成自己的上线,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底线定得非常之低。
村姑陈第一次喝白茶,喝到的是方大师手制的顶尖有机白茶,站在巨人的肩头,自然在白茶的领域里,一骑绝尘,横扫千军。
试想,如果当初我们第一次喝白茶,喝到的不是方大师的茶,而是某地平线的茶,某地下室的茶,小陈茶事,还会不会在白茶江湖里,有如今的声望呢?
肯定不会。
所以,起点真的很重要。
真的要想成为自己仰慕的那种茶界资深茶客,家里有各种稀缺好茶,且年年大量囤茶的人,一开始就不要抠抠索索,舍不得花钱。
起点太低,从地下室往上走,是未必会走到天台的。
哪怕是走到地面,都会费尽心力,即使皓首,也未必会穷经。
不如,买一些稀缺优质白茶,比如荒野冬片,比如有机寿眉,不用多,哪怕一块饼也可以,从最好的最贵的茶开始喝,方才可以领略真正的白茶滋味。
有了它们打底,再去感受诸多的白茶种类的诸般风味,方才可以,成为一个懂白茶的,最重要的是懂囤白茶的,有资历的,资深茶人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恒汇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