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隆的立储之痛在于,他钟爱的几个儿子都早逝,致使他实在无可选择,最终才勉强决定立永琰为太子。甚至曾考虑跳过儿子,直接指定孙子为继承人,显示出他在储位选择上的无奈与纠结。接下来,我们看看嘉庆帝是如何继承皇位的。
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,此时年届六十二岁的乾隆皇帝,沉寂多年后再次提起立储大事。他亲自将皇子们的名字写下,置于象征“正大光明”的牌匾背后。这继承人到底花落谁家,成为皇权核心的谜题,笼罩在朝廷上层之中。
关于“正大光明”牌匾
有人猜测是皇四子永珹,因为在可继承皇位的皇子中,他年纪最大。长子和三子早已无望,长子甚至二十多年前因乾隆一句话而吓得病逝。然而,永珹早年被过继给履亲王允裪,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他亦病逝,终年三十八岁,事后被追封为履亲王。
《如懿传》中永珹的形象
也有人推测皇十二子永璂会是人选。永璂的母亲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。但此皇后后来被废,原因史书未详,影视作品倒是多有演绎。乾隆本人并不喜欢她,只因太后认为她贤惠才立为皇后。据一些野史记载,乾隆南巡寻花问柳,乌拉那拉氏曾劝诫他,不料反被冷言相对。她因此一气之下剪发,满族传统中剪发是丧夫之礼,乾隆视为她在“诅咒”自己。
展开剩余81%乌拉那拉氏皇后的遭遇
因此,永璂继承希望不大。乌拉那拉氏于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去世后,永璂的地位直线下降。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二十四岁的永璂郁郁寡欢而死,且未获追封爵位,成为乾隆诸子中唯一未封号者,足见乾隆对其母的厌恶之深。
五阿哥永琪:备受宠爱的才子
五阿哥永琪在皇子中备受优待,通晓满语和骑射,深得乾隆喜爱。然而,永琪身体孱弱。乾隆为鼓励他恢复健康,破格封他为“荣亲王”,使他成为唯一生前获追封的皇子。不幸的是,永琪仅活到二十五岁便去世,令乾隆选储陷入被动。
五阿哥永琪的早逝
永琪去世后,乾隆十七个儿子中仅剩七人生存。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均已过继他人,失去继承资格。其余五人分别是皇八子永璇、皇十一子永瑆、皇十二子永璂、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。除永璂外皆为庶出,而永璂虽母为皇后,但地位却不及几位庶子。换言之,真正具备继承资格者仅四人。
这四位皇子并非理想的接班人,乾隆只得退而求其次,挑选一个较为合适的。
乾隆的排除法选储
乾隆自己也不知该选谁,只能逐一排除,留下的最后一个便成继承人。四人中,年长者皇八子永璇因残疾而失宠,更因品行不端,经常游山玩水、酗酒作乐,缺乏法纪意识和大局观,乾隆绝无可能将大清江山托付于他。
再看永瑆
皇十一子永瑆更为特立独行。若永璇是放纵者,永瑆则是另类。他的艺术才能非凡,书法技艺可称清代前三。珍稀其字迹者甚多,一旦真迹现世必价值连城。有一次永琰手持永瑆所画扇子,上题“兄镜泉”,乾隆疑惑其名,不知“镜泉”即永瑆,随后训斥永瑆忘记满族尚武传统,沾染汉族文人习气。
永瑆的书法与怪癖
起初,乾隆频繁造访永瑆府邸,父子关系看似亲密,但后期渐少往来,因永瑆怪异行为令乾隆难以忍受。
永瑆的异癖与失宠
永瑆性格极端小气,甚至有心理异常之嫌。一日马匹死亡,他执意阻止抬走尸体,要求炖煮马肉以“避免浪费”,实则为节省王府下人饭钱。此举足见其吝啬至极。道光三年(1823年)临终前,永瑆拒绝他人为其洗身,称入土腐烂比现状更脏,无人会帮忙清理,显示其心理怪异。
乾隆最小儿子永璘:无架子无野心
说到永璘,乾隆选储时他尚年幼,仅八岁,难以判断才干。但从表现看,乾隆颇为不满。永璘不爱读书,性格轻浮。长大后更是游手好闲,频繁出宫游玩,追逐风花雪月,毫无皇子威严与雄心,乾隆自然不将他视作接班人。
无可选择,只能立永琰
最终只剩下永琰。即便他平庸无奇,也无更好人选。永琰当皇子时表现平淡,不出众但勤奋好学,能够耐得住寂寞与压力。乾隆对儿子们失望极深,曾对十皇女固伦和孝公主感慨:“若你们是皇子,必定立为储君。”
乾隆对儿子们的深切失望
乾隆甚至曾考虑跳过儿子,直接立孙子继位,如明朝朱元璋,但因后者引发内乱,乾隆不敢冒此险。虽然孙子中如永璜之子绵恩才华出众,但最终仍选择了永琰。
立永琰后,乾隆依然忧心忡忡,在祭天时暗自祈祷:“上天若赐永琰贤明,愿其安康;若非贤君,则速去驾崩。父子之情不及江山社稷重要。”这番诅咒儿子的祈愿,史无前例,体现了乾隆对国家与家族重担的极端矛盾心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汇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