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尘埃落定,券商金股组合的“期中考成绩单”如期而至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本竞技中,东北证券以45.45%的收益率一骑绝尘,近九成组合实现正收益的亮眼数据,既折射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控,也为下半年行情埋下伏笔。而随着7月金股名单浮出水面,电子、医药生物、机械设备等行业成为机构“新宠”,叠加市场对指数突破的期待,一场关于结构性机会的博弈正在展开。
一、上半年成绩单:结构性行情下的机构“胜负手”
东北证券金股组合的夺冠并非偶然。回顾上半年市场,AI产业链、低空经济、出海逻辑等主题轮番演绎,而东北证券的选股逻辑或暗合了三大主线:一是精准押注科技成长赛道,如算力、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;二是捕捉消费复苏中的结构性机会,例如受益于政策刺激的汽车零部件、创新药板块;三是灵活调仓应对市场波动,在4月市场回调时果断切换至防御性板块。相比之下,部分券商因过度押注单一赛道(如新能源)或对周期股节奏误判,导致组合收益落后,折射出机构投资者在震荡市中“既要攻守兼备,又要精准择时”的挑战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近九成金股组合实现正收益,这一数据背后暗含两重信号:其一,机构投资者对宏观政策(如设备更新改造贷款、以旧换新补贴)的解读能力显著提升,能快速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选股逻辑;其二,在存量博弈环境下,资金抱团趋势加剧,机构通过集中火力攻击核心标的,放大了组合收益。
二、7月行业配置:电子、医药、机械为何成“三驾马车”?
从7月金股名单看,机构对行业的偏好出现明显转向:
电子行业:国产替代与AI浪潮双轮驱动
在半导体设备、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,机构普遍看好两点:一是国产替代逻辑强化,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倒逼国内厂商加速突破;二是AI终端落地加速,从AI手机到边缘计算芯片,硬件端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此外,电子行业经过两年调整,估值已回落至历史低位,机构或提前布局“估值修复+业绩兑现”的双击机会。
医药生物:政策底与创新红利共振
医药板块的配置逻辑正从“政策避险”转向“创新驱动”。一方面,集采政策边际缓和,创新药谈判规则优化,为行业营造了更友好的政策环境;另一方面,GLP-1减肥药、ADC药物等全球创新浪潮中,中国药企的参与度显著提升,部分品种已实现海外授权,机构或开始左侧布局“从0到1”的突破性品种。
机械设备:制造业升级与出海逻辑并存
在工程机械、工业机器人等领域,机构看中的是两大趋势:一是设备更新改造需求释放,受益于万亿国债资金落地,传统设备更新周期启动;二是中国制造全球化,从东南亚到欧美,中国工程机械、新能源装备企业的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,为业绩增长打开新空间。
此外,电力设备(新能源)与非银金融(券商)的高占比,则反映出机构对“稳增长”与“流动性”的双重押注:前者对应电网投资加码、储能需求爆发,后者则暗含对市场成交量回升、政策利好的预期。
三、市场展望:指数突破需跨越三重考验
尽管券商普遍对7月行情持乐观态度,但大盘指数能否真正突破,仍需跨越三重关卡:
基本面验证:经济复苏的持续性
6月PMI、社融等数据虽边际改善,但地产投资、居民消费等核心指标仍显疲弱。若7月经济数据未能延续修复趋势,市场对“弱复苏”的担忧可能卷土重来。
流动性博弈: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节奏
海外方面,美联储降息时点仍存变数,美元指数波动可能扰动外资流向;国内方面,央行是否进一步降准降息,将直接影响市场风险偏好。
增量资金:公募发行与北向资金动向
当前市场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,若公募基金发行未能回暖,或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,指数突破难度将大幅增加。
四、操作建议:警惕“预期差”,拥抱“确定性”
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7月行情或呈现三大特征:
主题投资升温:AI应用、低空经济、商业航天等概念可能反复活跃,但需警惕短期炒作风险;
行业分化加剧:电子、医药等机构重仓板块可能呈现“结构性牛市”,而传统周期板块或持续承压;
风格切换频繁:在指数突破前,资金可能在小盘成长与大盘价值之间快速轮动。
操作上,建议“两手抓”:
左侧布局确定性赛道:如半导体设备、创新药等政策支持明确、业绩拐点临近的板块;
右侧参与主题机会: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,适度参与AI终端、机器人等主题的短线博弈。
结语:机构“风向标”背后的生存法则
券商金股组合的排名变迁,本质是机构投资者对市场认知的“镜像”。东北证券的夺冠,既是对其研究能力的肯定,也折射出当前市场“重逻辑、轻估值”的生存法则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与其盲目追逐“冠军组合”,不如从机构配置逻辑中提炼共性: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,在波动中把握产业趋势。毕竟,资本市场从不缺少机会,缺的是穿透迷雾的眼光,和守住价值底线的定力。
恒汇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